今年,《财富》(中文版)继续发布“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
我们似乎正处于“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的夹层时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让人类完成了基本的数字化进程,即所有物理世界均可以孪生为数字世界。人工智能则是在使用过去30年间积累的数据,对整个人类系统来进行新的、智能化改造,这一过程正在发生。
也正因如此,我们游走在复杂系统的边界地带,不同文化、行业、价值观之间,需要由技术和人类共同架起桥梁,连接两者最突出的能力。
正如美国学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言:“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界地带。”创新的“边界人”在新旧范式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智能时代的创造力。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对于当下这些创业者们而言,他们相同的使命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连接断裂、理解差异、引领未来。
于是,他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开机器与人类的边界,人形机器人正在参与到人类正常的劳动中;他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创新药实验效率提高数百倍,正在破解生命密码;他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柔性生产”这一工业领域中的理想状态成为现实。
此外,与去年相同,在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之外,慢慢的变多的创业者们将自己投身于以下几个领域:人工智能、大健康、绿色科技、新消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
同样,今年的榜单依旧包括两个部分: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与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的商界精英榜。前者是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年轻领导者;后者是在各个行业中最具潜力的创新者。正是这些年轻人们引领中国商业的变化,他们也正在影响世界。
梁文锋本科与研究生均就读于浙江大学。2015年,他创立幻方量化,运用人工智能重构投资逻辑。2023年7月,他正式创立DeepSeek,进军通用AI领域。
当下,DeepSeek慢慢的变成了中国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产品,参与到全球AI竞争浪潮中。该公司在2025年1月推出的DeepSeek-R1,在数学、代码及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 o1,训练成本却仅为后者的二十分之一。在数学推理测试MATH-500中,DeepSeek表现超越GPT-4o。它以全栈开源吸引全球超过200家公司参与生态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
王兴兴是一名科技至上主义者。今年7月,宇树科技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智能伙伴”,售价仅为3.99万元起,再次刷新了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行情报价底线。
至此,宇树科技已经推出H1、H1-2、G1、R1等系列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成熟度持续提升。宇树科技成为中国具身智能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在融资层面,2025年6月,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领投,投后估值超过120亿元。7月18日,宇树科技已然浮现在证监会公布的IPO辅导名单中。
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娱乐IP公司之一,2024年该公司的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达到50.7亿元。
泡泡玛特的出海实践为中国消费品牌出海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今其海外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黎卢浮宫、东京涩谷、伦敦牛津街等地标都有布局。公司创始人王宁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优秀的制造业和强大的市场,能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孵化IP的平台,在中国孵化再走向世界。”
2015年,在全景相机领域尚处空白之际,刘靖康果断创立影石创新,开启了探索之旅。在刘靖康的引领下,影石创新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常年稳居首位。他不仅着眼国内市场,还积极开拓海外版图,让Insta360产品畅销全球60余国,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全球销售网络,入驻苹果Apple Store等顶级零售渠道。
2025年6月11日,影石创新上市。根据其财报显示,海外市场是Insta360的重要营收来源,2024年,公司76%的收入均来自海外市场。
2016年,张正萍在硅谷创建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SERES美国公司。2017年,他建设了重庆市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创新示范工厂,并领导团队积极开发核心技术,培育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电控、电驱等核心“三电”技术,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正式敲开新能源造车的大门。在张正萍的推动下,赛力斯积极投身全球化市场拓展,产品远销70余国。
史喆是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首席数字官,他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智能维护系统中心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史喆长期深耕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具备推动全球制造业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的深厚经验与深厚影响力。
作为富士康数字转型的核心推动者之一,他负责统筹集团数字战略蓝图的规划与实施,引领“灯塔工厂”建设,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提升制造效率和柔性生产能力,加速全球制造基地的数智化转型,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数字跃升。
夏立雪学士、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他创办的无问芯穹成立两年,慢慢的变成了中国AI产业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新兴技术企业之一。
该公司在云端和终端同时实现了国产大模型算法在多种国产芯片上的高效协同部署运行,增强了国内算力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夏立雪表示:“我们要在底层技术创新和产业实际使用中,推动国产硬件与国产算法之间形成正向循环。”
彭志辉专注于机器人及AI算法研发,始终将“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国产机器人产业化”作为核心目标。
依托行业领先的“一体三智”架构,智元以机器人本体为基,融合作业、交互、运动智能,推出了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及业界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是业内唯一实现全产品系列、全场景布局的机器人企业。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纪录。
王鹤是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具身多模态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技能学习来推进通用机器人的发展。
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通用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研发的创新企业,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智能机器人产品。2025年6月,银河通用机器人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创下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融资纪录,累计融资额超过24亿元。
从金融顾问到创业者,刘月婷以女性身份在男性主导的金融科技领域崛起。她精准洞察并解决了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金融基础设施痛点,领导构建了一个创新的金融科技平台Airwallex(空中云汇)。
该平台通过深度整合专有基础设施、软件与人工智能,革新了企业账户管理、资金流动、全球支付及嵌入式金融等核心环节。这不仅是对传统低效、割裂的银行体系的强力替代,更打造了“一站式全球金融操作系统”,明显降低了企业的运营壁垒和成本。Airwallex已经成功服务包括TikTok、SHEIN和澳大利亚航空等在内的全球超过15万家客户,有力推动了全球商业效率的提升。
项与秋在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银行和摩根大通从事投行工作多年,累计经手项目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为他创立和暄资本打下了深厚金融根基。
2017年,他创立了和暄资本,以“专注前沿科技、长期价值投资”为理念,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如今,他将公司发展为管理规模超过15亿美元的全球领先基金。其投资组合中已有近10家企业成功登陆长期资金市场,包括腾讯音乐、地平线机器人、晶泰科技等知名上市公司。项与秋逐步构建了“全球视野+本土深耕”模式:重点投资了Airwallex空中云汇、Stripe及如沐曦集成电路等,形成独特全球化矩阵,持续发掘和培育具有颠覆性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科技公司,其投资的企业中有多家公司的市值突破百亿美元。
越疆科技从2015年创立起,在刘培超的带领下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协作机器人公司,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冠军,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超过8万台,服务80余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24年12月,越疆科技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刘培超主导构建了行业最全产品矩阵,推动AI与机器人深层次地融合,实现具身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覆盖工业、医疗手术、半导体等15个行业的200多个场景。
英美达是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并上市超声小探头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与市场垄断。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腔内诊断和治疗方向推出多项国内开创性成果,是国产医疗装备替代进口的核心力量。
白晓淞拥有10余年医用内窥镜研发与产业化经验。创立英美达后,他带领团队拿下深圳创新大赛第一名,成功研发国内首套超声内镜、首套IVUS+OCT双模系统等核心产品,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作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及前CeMNet视觉算法研究员,刘国清拥有深厚的ADAS及人工智能研发背景。2014年归国创立佑驾创新后,他精准定位于渐进式、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开发与落地。凭借坚实的工程化能力,他带领佑驾创新与众多主流车企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应用的成熟产品,并成功推动公司解决方案搭载多款车型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
佑驾创新于2024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持续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汽车智能化转型创造核心价值,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者。
华芢生物科学技术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聚焦医疗需求未满足、市场潜力大的蛋白质药物,主攻伤口愈合多功能疗法研发,拥有50项专利。其核心产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为中国一类新药,广泛适用于急性、慢性及难愈合创面,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获鼎晖等知名机构投资。
王轲珑毕业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就读于哈佛大学商学院OPM项目。长期深耕生物医药和AI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的公司运营和管理经验。
李懿在美国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期间,于2010年创立了RENOGY,瞄准太阳能离网技术创业。2013年,她博士毕业,同年公司总部搬迁至加利福尼亚州并开始迅速扩张。
2017年,她回国并先后在深圳、太仓等地设立办公处。在她的带领下,RENOGY团队规模从最初的1人扩张至现在的800余人,业务覆盖50多个国家与地区,估值超过70亿元,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明星独角兽企业之一。
分贝通创始人兰希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电子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自2016年创立分贝通以来,至今累计服务超过4,000家中大规模的公司,累计获得6轮共计20亿元的融资,主要股东包括IDG、高瓴、腾讯、DST、沙特阿美等国内外一线基金。
兰希充分的发挥战略和投融资的经验与优势,在企业支出管理赛道不断引领产品和模式创新:在2025年Agent爆发的时刻,分贝通提出18个月内全部产品全面从App转为Agent,给客户提供下一代人工智能商旅费控产品,赋能更多中大型高成长企业降本、出海和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李雪深耕植入式神经界面与脑机接口研究10余年,2021年作为海外人才引进回国,于国内科研院所担任博士生导师、研究组组长,同年创办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她的带领下,阶梯医疗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复杂脑控任务的高通量无线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并于2025年初与复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了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前瞻性临床试验,标志着阶梯医疗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二家、中国第一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
超维景是中国高端科学仪器反向输出欧美的标杆企业,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壁垒,是目前唯一国产且全球领先的微型化多光子科学仪器企业。
作为超维景联合发起人兼首席执行官,曾经是知名投资机构合伙人的张国玺,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他快速组建海外销售队伍,并带领公司收获了来自多家世界顶级科研机构的数千万订单,推动中国高端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和全球化布局。
自2012年创立逸动科技,陶师正领导公司规模从4人发展到300余人,从零建立起行业一流的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品牌,致力于引领船舶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革新。
目前,逸动科技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范围的应用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上海苏州河、桂林漓江等绿色景区和深圳水库等政府水务部门,服务于国际帆船大奖赛(SailGP)、美洲杯帆船赛Americas Cup)等清洁赛事组织。2024年,逸动科技的中小型电动船外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
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创建于1987年,是水星控股集团下属主要成员企业,中国现代家纺业的重要奠基者。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专业化,多品牌的现代化企业,于2009年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评审,2017年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李来斌在2008年开创水星家纺电商,并领导集团电商业务至家纺行业第一的领头羊。2020年提出并确立以“好被芯战略”作为集团核心战略,2023年9月完成“芯概念”战略升级,以“自然有机+科技赋能”聚焦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深耕无人驾驶多年的黄超于2017年创立仙途智能,黄超曾经任职百度研究院、担任滴滴出行无人驾驶负责人、首席工程师,从零开始推进滴滴无人驾驶研发。
仙途智能通过AI和无人驾驶技术切入环卫赛道,推出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这家企业拥有全球首张无人驾驶清扫车测试牌照、全国首张无人驾驶环卫装备公开道路上路许可,目前已经在全球30余座城市部署了无人驾驶清扫车,也是国内首家完成海外环卫场景商业化落地的无人驾驶企业。
赵充创立的像素绽放PixelBloom于2023年推出面向全球的人工智能办公产品实现了“一句话,一分钟,一键生成PPT”的功能,在20个月获得超过2,000万的全球用户。但此公司的目标不止于此,还正在通过孵化包括人工智能图表工具、人工智能音视频转录工具等产品,实现提供“人工智能办公全家桶”的目的。
像素绽放PixelBloom近期完成B3轮融资。该笔融资将用于全球化业务发展和产品品类拓展。此外,还将促进旗下AI产品的Agent化,由办公工具向助理转型。
派迅智能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提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化生产线、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工业软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企业具有19项智能仓储机器人发明专利,已经服务多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创始人李游曾经就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智能仓储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曾经参与并负责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10余项。近期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派迅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与市场拓展。
安声科技创始人刘益帆在智能声学领域撰写专利120余项,参编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此外,他还担任了北京专精特新商会理事、北京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安声科技深耕智能声学行业,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声场全息计算模型,核心性能指标全球领先。安声科技以三维空间降噪技术为核心,解决了传统降噪在开放场景中的瓶颈。随着智慧家居与智能汽车对噪声控制需求激增,安声科技有望成为“无声经济”的基础设施级企业。
前海粤十是集信息、交易、物流、金融、机器人于一体的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科技平台,服务于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条客户。目前,前海粤十在冷链数字化市场的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位,2024年,公司交易额超过350亿元。
公司创始人陈彬彬拥有15年互联网与冷链跨界经验,独创冷链生态运营模式,明显提升产业链效率,曾经参与起草多项冷链国家标准制定。他认为,冷链数字化的终极目标不是技术堆砌,而是通过标准输出,让每一份生鲜都能安全抵达世界角落。
中科闻歌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AI企业,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决策智能赛道,突破多语言理解、跨模态语义和复杂场景决策核心技术,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商业应用。
罗引是大数据和AI领域青年科技创业者,十余年专注AI与大数据研发,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点项目及多项部委核心工程。其主持研发的多模态数据操作系统、认知与理解大模型和决策智能引擎技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义柏是一家产业科技综合资本服务商,聚焦“科技+”领域,为科技创业公司可以提供包括私募融资、并购、投资、产业落地在内的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服务,累计完成交易规模超过350亿元。2024年,义柏FA业务成功交易项目数量国内排名第一,并成功落地基金业务。
侯杰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拥有超过15年的科技产业领域内的复合经验。在创立义柏前,他曾任职于百度,曾是百度最年轻的GM级管理者,曾从0到1带队百度人工智能商业化业务。
中科时代的技术与核心团队均源自中科院计算所,致力于为工业场景提供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中科时代在国内赛道占有率居第一位,其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先进制造、新能源、流程工业等多领域。
马君是中科院计算所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同时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他曾经先后创立了B2C电商公司、工业人工智能传感器公司,后于2022年创立中科时代。在他的带领下,中科时代受到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支持,三年时间内连续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约5亿元。
因时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于微型精密运动部件研发制造和伺服控制技术的企业。典型产品有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在微小型、高精度和力控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公司旗下的几十款产品均已实现所有关键元器件完全自主研发制造,打破海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其产品在机器人行业、精密制造业等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和潜力。
蔡颖鹏有近二十年的机器人研究与开发设计经验。作为因时机器人的首席执行官,他带领研发团队攻破了多项加工工艺和机器人技术,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微型伺服电缸。其带头设计的国内首款商业级五指灵巧手,斩获多项机器人领域大奖。
张晔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攻读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以及金融学等多个跨学科专业。张晔早年于华尔街工作,从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就开始中国市场数据分析,是国内量化投资早期参与者之一,其创立的思晔投资在十年前就成长为业内规模居前的量化基金,推动了监管对量化理解与行业早期规范。后创立象限资产,成为国内大型大宗商品投资机构,为资产配置多元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史经奎是致瞻科技创始人兼总经理,曾经就职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拥有国内国际发明专利12项。
他于2019年创立公司,聚焦于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和先进电驱系统领域,在碳化硅应用上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并在多个细分市场打破国外在高性能功率器件领域的技术垄断。致瞻科技制定了以“碳化硅”为核心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利用独有技术开发具备优势的产品,通过推进技术创新与国产化替代,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从一张普通图片到高精度的3D模型,数美万物希望能把想象直接变成能落地的产品,让人工智能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公司创始人任利锋是抖音创始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在字节跳动任职期间,任利锋先后担任抖音总经理、TikTok总经理等职务。他从零开始开拓TikTok国际市场,并奠定了抖音电商等业务的核心商业化基础。
如今,作为数美万物的创始人,任利锋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创意与制造,攻克高精度几何生成的行业难题,将高精度3D生成技术与个性化创意社区深层次地融合,为全球创作者和消费的人搭建平台,降低建模与生产门槛,让更多创作者从灵感走向实物,应用于制造业、电商和创意产业。
不停科技是软硬一体的数字厨房整体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主力产品包含OMNI智能烹饪机器人、KMES厨房智能调度系统及Perspect AI厨房智能品控系统。
在创立不停科技之前,陈锐曾经就职于毕马威,也开过多家不同的餐厅探索餐饮行业。现在,陈锐和不停科技致力于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为这一转型过程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精确控制食材用量来减少因为出品不达标而带来的浪费,节约行业整体资源,并提升公众健康。陈锐认为,美食机器人将彻底改变烹饪的方式,重构人类和食物的关系。
联汇科技创始人赵天成博士本科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专业,获全院唯一工程学院杰出奖,后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硕士与博士学位,2020年归国创立Om AI。今年2月,联汇科技推出了全球首个强化学习VLM-R1开源训练框架及模型,相当于为DeepSeek安上了“眼睛”,为多模态大模型向更多行业和场景的落地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赵天成希望,借助模拟人脑的思考方式并构建类脑框架的多模态智能体,让从摄像头、眼镜到移动机器人、无人机等终端设备,具备人类级的“自主智能”,走出实验室解决真正物理世界的难题,使智能终端真正变成智能体验。
作为一家临床阶段由AI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德睿智药致力于通过结合人工智能、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化学等多种技术,输出兼具差异化和高临床价值的候选药物,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及成功率,令患者受益。
德睿智药创始人牛张明,是帝国理工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拥有11年欧美上市公司研发及管理工作经验,曾经担任德国上市人工智能医疗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并完成德国主板上市。牛张明认为,“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是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行业的缩影,针对创新药研发的痛点,他曾经用“大海捞针”来形容药物发现的难度和挑战。德睿智药通过其研发的人工智能驱动新药研发平台,以系统性工程和平台型的方式,降低了研发周期及研发成本。
在创立Lovart之前,陈冕的职业经历覆盖了多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他曾经是字节跳动剪映、CapCut全球商业化负责人,并在离开字节后创立了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平台LibLibAI。
Lovart选择了面向设计者的垂直领域,致力于以“Agent即创意团队”的方式,为内容创作者、中小品牌与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的设计能力,降低非设计背景的用户完成复杂创意任务的难度。陈冕认为,交互在不同的垂直领域和场景下应该有所区别。Lovart开发的交互工具ChatCanvas,使用户直接在画布上和AI对话,使得修改设计成为可能,大幅度的提高了创作效率与交互自由度。
精智未来(ChromX)公司是耶鲁大学博士后、密歇根大学博士王俊奇于2021年归国创立的呼气检验测试领域领军企业。该企业主导研发的基于“微机电(MEMS)+AI算法”的呼气分子分析芯片化气相色谱仪,突破了传统大型的实验室设备难以在临床应用的短板,大幅度的提高效率、降低设备成本,为癌症早筛、慢病管理等场景提供普惠化解决方案,并推动医疗诊断从“有创”向“无创”转型。
去年9月,精智未来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支持。该公司正在探索和布局海外医疗市场,在呼气检验测试领域实现了中国的硬科技出海。
何元翔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商学院SELP项目。他职业生涯始于全球量化交易巨头海纳国际集团(SIG) ,他长期聚焦于大中华区的TMT(科技、媒体与通信)及消费行业的研究与投资。自2020年创立三塔资本以来,面对融资和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仍然逆势取得增长。目前,三塔资本(Triata Capital)管理资产规模约12亿美元,持仓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多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
三塔资本师承老虎基金,以基本面研究为主,做长期持有的投资。相对于同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替代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投资过程的一部分。该公司开发了内部的专有人工智能平台“TriataAlpha”,让数据成为基础研究过程中的核心DNA,以此进一步识别与大中华区相关的投资机会。
熊胤江硕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计算科学专业,主攻AI算法研究,大学期间多次主导创业项目。
在创立光本位科技之前,熊胤江与联合发起人程唐盛对光计算领域的创业机会已经关注多年,并积累了流片、设计、材料等全流程经验。光本位在推动光计算芯片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过程中攻克尺寸微缩、处理高性能计算任务等商业化难题,成为全世界首家实现光计算芯片存算一体的商业化公司。现阶段,光本位科技已经与中国互联网巨头、智算中心等生态伙伴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光计算产品在多场景的商业化验证。